苦茶一直以来都是广为人知的一种中国茶叶,有人觉得它的苦味难以入口,但也有人对它情有独钟。那么苦茶是什么意思呢?我们从苦茶的历史起源、制造工艺、特点以及功效等多个方面为大家揭开苦茶的神秘面纱。
什么是苦茶?
苦茶,也称为深度发酵茶,是一种以湖南省湘西地区为代表的黑茶类别。湖南苦茶的历史相当悠久,可以追溯到唐朝晚期。苦茶采用大叶种茶树,采摘后经过烘青、半发酵、蒸堆发酵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。它的茶汤为棕红色或深褐色,有强烈的陈香味和浓郁的苦涩味。
苦茶的历史起源
苦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晚期。据《茶录》记载:“如一、二十岁之茶,发熟为苦茶,则品第四。 凡发者三年,长者五年,则大如碗,花黄文香,一时初尝,资如水润,此则苦茶之木也。”
随着时间的推移,苦茶在明清时期变得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,逐渐成为湖南一带的特色饮品。
苦茶的制造工艺
苦茶的制作工艺相对比较繁琐,并且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制成。下面是苦茶制作过程的详细介绍:
茶叶采摘
苦茶采用大叶种茶树鲜叶,要求采摘时间在清明节至谷雨节之间。苦茶原材料要求皮毛茶为主。
烘青
烘青是将茶叶在阳光下晾干,以助于萎缩和削减水分。它分为太阳烘和阴烘两种,先要将茶叶进行阳烘,在太阳下晒干,使水分蒸发。阳烘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都会影响闻香取茶的品质,所以为了保证品质,很多厂家都采用了室内烘焙的方式进行烘青。
半发酵
通过烘青后,茶叶的细胞结构被破坏,有利于后续的发酵过程。苦茶的半发酵工序非常重要,是苦茶的关键步骤之一。在半发酵过程中,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,为后续的分级做好基础。
堆积发酵
在半发酵之后,需要将茶叶堆积在一起进行发酵,这就是所谓的“堆积发酵”了。一般而言,湖南苦茶的发酵时间要比其它地方的黑茶长一些。
干燥、压制
苦茶经过堆积发酵后,会进行干燥和压制。这个过程不仅是为了减少茶叶的水分,还能使得茶叶符合规格要求。干燥后的苦茶需要经过6至8个月的“静置时间”才能达到佳的品质。
苦茶的特点
苦茶有着其它茶类无法替代的浓烈陈香味和苦涩味。这种茶类口感厚实,回味悠长,且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风格。苦茶还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:
- 苦茶具有开胃、助消化、祛湿解毒等功效,可以促进人体健康。
- 苦茶是一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的饮品,被广泛应用于中医、防范癌症等许多健康领域。
- 苦茶含有多种有机酸和多种成份,具有很高的抗氧化能力。
苦茶的功效常见问题
1、苦茶适合哪些人群?
苦茶适合各个年龄段饮用,尤其适合需要积极养生、改善身体健康的人群。
2、苦茶怎样保存?
苦茶的保存非常重要,最好将它们保存在干燥、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,以避免出现霉变、腐烂等问题。
3、苦茶可以泡多少次?
苦茶可泡茶的次数与制茶的工艺和茶叶的品质有关。但一般情况下,苦茶泡茶的次数在7至8次之间,每次的口感都有所不同。
结论
苦茶是一道有着较为悠久历史和独特韵味的中国茶,以其浓烈的陈香味和苦涩味立足于众多茶叶之间。苦茶具有多重功效和许多独特特点,是一款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饮品。希望我们的文章可以让广大茶友更好地了解这款茶叶,享受它所带来的味觉和健康的双重滋味。